2018年荣获省级示范性养老机构、省级示范性医养结合机构、无锡市医疗行业信用等级A
养老热线:0510-85068260

NEWS

新闻中心

大湾区城市错位发展下东莞养老人才培养与挑战

日期:2021-06-25 08:23来源:城市化新观察作者:0阅读次数:

无锡养老院无锡敬老院无锡康复院-无锡太湖今夕延年护理院2021年6月25日讯 人口老龄化是全国趋势,东莞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先进制造业集群高地、大湾区错位发展重要节点城市,其城市定位不能办成养老城市,而是要持续引进年轻人才,以保证人口结构的年轻化。因此东莞养老人才培养的目标一是要服务居家养老,解决户籍人口的高质量养老问题;二是要服务大湾区养老产业链,输出高技能人才。从该观点出发,对东莞养老人才培养实践进行总结,分析其成效与不足,讨论其在时代发展趋势和挑战下所应采取的对策,无疑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价值。

培养实践

顶层设计

东莞通过一系列顶层设计来保障养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一是政策设计,在诸多养老政策中将加强人才培养列为主要任务和重要保障措施,确立人才发展布局,并制定人才服务和技能补贴等实施条例,推动人才培养。二是职教规划,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在养老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鼓励职业院校开办对口专业,推动院校与养老服务机构合作。三是机构培育,解除民办培训机构发展限制,积极发挥社区作用扩大人才锻炼渠道。四是引导产业融合,推动成立老龄产业协会、医养结合护理联盟等,深化大湾区合作,为人才交流创造良好环境。

培养模式

通过网络调查、电话和实地访谈等方法对表1所列机构进行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课程内容等方面的调研,发现东莞养老人才培养主要有工学结合、医养结合、国际合作和岗位培训四种模式。

表1 调研对象一览表

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职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和要求,有力地保证了职业人才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和业务素质的提高。调研发现,工学结合是普遍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院校通过医院见习和顶岗实习,医院通过组织培训,养老机构通过委托第三方或自行培训,培训企业通过与养老机构的合作等途径,满足工学结合需求;同时也存在机构间合作壁垒未能融通、资源共建共享效率较低等问题。

医养结合

在政策引导下,医药结合模式是我市养老人才培养改革的主流方向。多所院校在护理、卫生办学的基础上,设置以医养结合为方向的相关专业,例如广东医科大学和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在护理学专业中开辟新方向,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创办新专业,这一模式逐步成型。但受限于市场需求不清晰、人才配套不完善等原因,尚未大规模成体系开展。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是教育领域对外开放,提升办学能力与教学实力的新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路径,可以为国际高端服务企业提供人才储备,东莞市技师学院在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培训等方面与德国有关院校开展了深度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是在师资培训方面,分别于2017年与2018年共派出35人次教师赴德国进修1个月,并多次邀请德国专家前来学院开展专业授课。

岗位培训

岗位培训模式能在较短时间内满足了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基本需求,是从业人员获取执业资格主要途径,为各类培训机构的常设项目。例如市社会福利中心养老护理技能培训班长期开班,东坑人民医院护理院、东城敬老院等机构则依托自身条件进行人才培养,而广东智通公司则通过校企合作形式进行培训。岗位培训模式可以快速缓解了人才紧缺的问题,但其培训内容以生活照料和基础护理为主,缺乏康复、心理护理和医药服务等专业化培训,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需求。

成效与不足

取得成效

一是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建成。得益于东莞对养老事业及其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和职业教育的稳健发展,东莞已初步形成上下互补、模式齐全的养老人才培养体系,为下一步人才培养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人才培养规模显著扩大。通过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广泛施行技能补贴等方式,扩大了人才培养的规模,优化了人才培养结构与布局,为东莞的养老服务行业提供一批专业人才。

三是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增强。推进了医养结合培养模式的开展,相关院校课程改革落到了实处,师资队伍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基本建成本科、高职、中职体系完备的专业点,带动养老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四是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主导了院校、医院、养老机构及上下游企业的产业融合,补贴企业人才培训与高层次人才聘用,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师资、课程和项目,有效提升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存在不足

一是培养体系布局仍显缓慢。尚未出台养老人才培养的专门政策,全市人才培养缺乏统筹规划,仍以各个单位自行发展为主,从而造成了布局不够理想、层次不够全面、专业设置不够清晰和人才构成不够合理等问题。二是院校教育层次有待提高。院校开展养老人才培养力度不够,以中高职教育为主,学历教育薄弱,尤其缺乏研究型、产业型、高技术型人才教育,从而造成养老服务与养老产业高端人才供给的缺失。三是一专多能特色尚未形成。追随时代步伐不够紧密,尚未能结合地方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格局形成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特色,从而束缚了人才的成长,无法满足当前多元养老人才需求。

四是居家养老服务支撑有限。居家养老是东莞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其目标是希望围绕着家庭养老这一核心要素,依托社区引入专业人才提供社会养老服务,但合格人才十分紧缺,支撑有限。五是产业联盟发展不够活跃。当前管理机制仍有不少掣肘之处,产业上下游壁垒仍比较明显,行业组织和产业联盟的力量未充分发挥,造成人才互动和交流的障碍,不利于高层次、跨行业人才的培养。

趋势与挑战

时代趋势

一是高端人才需求增加。当前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不断进步,开始朝着向健康、乐观、养生的理念转变,中高端养老需求在快速释放,对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的高端人才需求在迅速增加。

二是高等教育发展迅速。2019年全国本科院校1265所,高职(专科)院校1423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1.6%,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我国正在快速迈向高等教育普及化,养老人才培养也将迈向高层次化。

三是智慧养老趋势明显。智慧养老通过新一代智慧产品,实现老人、家庭、社区和机构的有效对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智慧养老需要高素质从业人员,提出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四是居家养老全面推进。居家养老符合国情和传统养老观念,能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养老事业发展的方向。上海的“9073”模式和北京的“9064”模式中,90%的老年人都采取居家养老。五是产业融合前景看好。融合发展可以释放出巨大的产业力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养老是朝阳产业,许多科技、制造和服务企业纷纷转型,切入这一市场,必然提出跨行业的全域化融合要求。

面临挑战

一要加快高端人才培养。一方面,高端养老的需求迫切需要高端养老人才,特别是熟悉老龄社会工作的医养结合、行业管理、产业服务等方面的精英人才;另一方面,高端养老人才的加入,将大幅度提升从业队伍的素质和待遇水平,进而促进行业发展。

二要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当前人才培养层次大部分为专科,极少本科层次,几乎没有研究生层次。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严重阻碍了优秀人才进入并留在养老行业。要在学历层次、专业设置方面取得突破,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加强专业吸引力。

三要增强人才培养特色。经济的发展、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发展和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一大优势在于人才培养的特色。只有立足城市定位并面向未来培养的一专多能人才,才能真正支撑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并引领标准的制定和发展的潮流。

四要促进人才融入社区。居家养老的重点在社区,关键在人才。社区是连接老年人、服务机构和专业人才的纽带。人才需要下沉到社区,融入社区,才能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精准到位的医疗、护理等专业服务,才能为老年人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五要推动产业人才交流。养老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与科技、医疗、教育和社会服务均密切相关。要形成养老的良好业态,就要积极推动上下游产业的人才互动与交流,共同将产业蛋糕做大做好,进而促使养老事业总体成本降低、商业价值提高。

对策与建议

加快科学规划,构建体系化层次化布局

一是面向产业,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化布局。政策体系化,加快研究制定养老人才培养政策,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结构体系化,逐步设立培训、就业、创业、管理服务的全流程体系,为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专业体系化,建立以老年健康服务专业为主体,涵盖生命照护、康复理疗、医学护理、适老产品开发、社工与社区服务、产业管理等在内的专业体系,从而满足产业链需求。

二是分层培养,重点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加强政策引导,发挥院校积极主动性和市场主导作用,开展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职业教育、一线技能培训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鼓励本科院校在养老领域申报学位授权点,招收研究生。重点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积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鼓励院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相关专业,培养护理师、工程师、管理者等复合型人才,满足产业不同层次和领域的需求。

推动学校升格,提升专业化优质化水平

积极面对高等教育普及化趋势,变挑战为机遇,加强高水平师资力量建设,扩大院校办学自主权和招生规模,推动院校升格发展,提升人才培养的学历层次,从而提高人才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养老服务业向标准化、优质化、高水平方向发展。

一是推动本科院校转向研究型人才、高端人才培养;引导本科院校形成职业教育和产业机构培养和输送高水平人才的机制。

二是推动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技术大学,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以培养产业所需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助力大湾区养老产业高端价值链的形成。

三是推动产业相关中职院校联合发展、合并升格,切实解决体制、资源和高水平师资等问题,提升养老人才培养的专业化水平。

倡导一专多能,打造国际化智慧化特色

一是在养老人才培养和评价中积极倡导一专多能,使人才不仅具备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具备社会工作与社区服务、产业分析与产品设计、团队管理与活动组织、对外交流与沟通协调等多方面能力,以适应多样化、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

二是发扬国际化办学的成功经验,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培养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养老人才。东莞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面向全球化竞争,也迎来全球化资源,应坚持全球一体化的格局去培育养老人才。大胆引进师资、理念、资源和技术;引进国外一流的养老企业,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促使行业水平提升;大胆走出去;鼓励人才再回来。

三是立足于东莞高新科技产业优势,服务于智慧养老,培养具有智慧化特色的养老人才。东莞已有多家高科技企业推出智慧辅老产品并取得良好效益,例如巨细网络自主研发的“喜特家庭医生签约系统”,龙信数码研发的“平安铃”,东莞盖尔发明的老年智能服务机器人。人才是智慧养老优质发展的支撑,要整合资源,加快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培育。

推进社区融合,服务居家养老事业创新

一是学生进社区。一要在专业学习的课程安排中,适当地加入社区学习的课时,充分利用社区的设施、人员和实际条件,展开专业学习。

二要在社区开拓实习点,切实地为居家养老提供专业服务,解决居家养老的人才紧缺问题。

三要将学生的志愿活动、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社区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是社区进课堂。一方面,社区经验、社区案例、社区需求等内容进课堂,使教学内容和实际需求紧密相连。另一方面,社区管理人员、社区服务人员、社区志愿者等进课堂,为学生讲授一线服务的技能、方法和故事,加深学生对社区养老工作的认识,增强学习效果,为学生未来走入社区、服务居家老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善产业联盟,促进联动化纵深化发展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产业联盟、社会组织的发展。一方面,制定人才标准,鼓励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专业养老培训队伍,调动各方积极性。另一方面,发挥行业专家协会在行业、企业与院校之间的桥梁作用,积极开展专业研究和指导,推进招生、就业与精准服务相结合,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二是重点推进医养结合服务联盟的发展,搭建技术标准、业务规范和制度保障的平台,促使联盟成员单位在业务拓展、人员培训、技术研发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以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互补协调发展,进而推动东莞医养结合服务水平的提升。

三是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实现产业价值融合。引导养老产业协调发展,联通产业上下游,创造人才互动和交流的良好局面,鼓励高层次、跨行业人才的流动,为人才培养、就业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从而增加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供给,最终惠及老人。

部分资料来源:邓碧如,大湾区城市错位发展下东莞养老人才培养与挑战,科技经济导刊.2021,29


(责任编辑:0)

本站关键词:无锡养老院无锡护理院无锡敬老院   

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或者原创,如有冒犯贵网站版权的,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上一篇:江苏计划5年培养15万名养老护理员
下一篇:广东印发封闭封控区域养老机构工作指引 暂停家属为老年人送餐
返回列表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微信订阅号